■ “復旦教授被學生舉報學術造假”追蹤
  新京報訊 (記者石明磊)復旦大學對正身陷“造假門”輿論漩渦的國產人工耳蝸項目的校內調查已有結論。日前,新京報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,該校學術委員會對人工耳蝸的校內調查日前已有結論,學術專業認定人工耳蝸項目不存在“克隆”或造假,相關調查材料已遞交中國科學院。
  學生舉報老師科研剽竊
  近日,中科院院士、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,主任醫師王正敏被自己學生王宇澄舉報存在“論文造假”和“科研剽竊”。其中“科研剽竊”是指王正敏團隊在國產人工耳蝸研發時,“克隆”國外“人工耳蝸”樣機冒充自主研發。人工耳蝸就是實現換能毛細胞的功能的替代性裝置,通過微電子技術,把聲音信號有序地轉換為電信號傳入植入體內的刺激器,接收後通過解碼,有序地根據聲音信號的強度、頻率以及時程把它送入耳蝸,從而產生聽覺。
  隨後,中科院和復旦大學都表示將對該舉報進行核實和調查。
  被舉報者王正敏對外界回應稱,並不存在人工耳蝸克隆一事,從研發成功至今,澳大利亞方面從未對中國國產人工耳蝸提出過任何異議,並稱對中科院等部門的調查結果很有信心。
  同時,復旦大學新聞中心負責人則對外報料,2009年,王宇澄曾強迫王正敏在自己所作的這份文件上按手印,以滿足其擔任王正敏“終身特別助理”“享受特別津貼”“參與人工耳蝸研究”等要求。舉報人王宇澄則回應稱這是王正敏的一個圈套。
  央視採訪對象稱視頻不是原意
  1月2日,央視記者以調查暗訪的形式,找到了曾為王正敏人工耳蝸研發團隊核心成員的範寶華、沈義虎等人。在播出的鏡頭中,二人稱研發團隊是在購買了澳大利亞科利爾公司的人工耳蝸後,進行拆解研究後,模仿製造了國產人工耳蝸,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研發。
  而就在央視報道後,曾在電視鏡頭中稱國產人工耳蝸存有仿造的範寶華、沈義虎等人也全部改口。
  沈義虎於1月8日手寫的一份聲明稱,“國產人工耳蝸不存在造假的問題”,而電視播出畫面來自“去年12月的一天,王宇澄帶來了一位自稱是杭州諾爾康耳蝸公司經理,以其在上海松江開闢新的生產基地需招聘相關技術人員為由,談論了一些人工耳蝸技術問題”,但所播內容與其本意並不一致。
  1月9日,在上海進行的“國產人工耳蝸情況調查會”上,範寶華稱,所播出的鏡頭並未真實反映自己的意思,“國產人工耳蝸不存在克隆、仿造”。
(原標題:復旦:人工耳蝸項目不存在造假)
(編輯:SN077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t97ytee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